【2021農業智庫報導年報 #0】新農業科技,協助達成 2030永續發展目標
「永續發展」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標,也是國際互動共通的語言。聯合國於 2016 年制定了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且在各項目標之下制定了 169 個指標,藉此要求全球各國政府依據這些指標制定策略與行動,包括透過立法產出計畫與編列預算、積極尋求合作夥伴、結合國內的人民、大學、政府、機構與組織在 2030 年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圖1: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2020 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補助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科院)產業發展中心,進行研究前沿分析,從 17 個永續發展目標中,選出新農業科技政策與聯合國對應永續發展的 12 個目標,並利用書目計量學的研究方法盤點臺灣近十年的農業科技成果,產出「農業永續科技,十年回顧與趨勢洞察」專書,作為我國農業政策制定團隊與政府智庫在擘劃科技發展時的參考資料。
圖2:新農業科技10項措施與其對應之SDGs
2016年農委會提出「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以創新、就業、分配與永續為原則,設定了建構臺灣農業安全體系、提升農業行銷能力、建立農業新典範等三項行動方案,農委會科技處以「精準生產,韌性農業」為農業發展目標,提出了「新農業科技策略發展措施」,以市場導向的研發為基礎、透過知識管理整合跨領域技術達到高品質計畫生產,期望推動我國農業永續發展。
傳統農業注重於精進產能、以學門各自分工並發展專業領域之技術,面對農業環境的改變,「新農業科技策略發展措施」以精準生產,韌性農業作為核心策略,並打破過去以「學門」分類的呈現方式,將10項科技策略之農、林、漁、畜共29個科技措施,跨域整合進農委會所提出的三大議題:建構高效產銷環境(生產)、強化安全健康控管(生活)、以及農業資源永續管理(生態),以議題導向之創新規劃更貼近農民需求,也讓大眾對農委會科技之研發成果更「有感」(表1)。
這10項「新農業科技策略發展措施」所對應12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措施可概述為:「糧食安全(SDG2)、健康農業(SDG3)、人才培育(SDG4)、永續水資源(SDG6)、永續能源(SDG7)、農業勞動力與經濟(SDG8)、農工業創新(SDG9)、永續城鄉(SDG11)、永續生產與消費(SDG12)、氣候變遷(SDG13)、永續漁業(SDG14)、永續林業(SDG15)(圖3)。」
圖3:新農業科技政策對應永續發展目標之分類統計圖
「新農業科技策略發展措施」注重在永續生產與消費、糧食安全與農業創新等三項SDGs,「永續生產與消費」的核心在於「建構完整農業產業鏈」,除了滿足最基本的農作物產量之外,也強調保障品質、乃至運銷鏈的科技技術,兼顧生產端到消費端的每一個技術節點,達到責任的生產與消費目標。
「糧食安全」所對應的SGDs為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藉由政策、法規與農民收益保險的政策措施,保障我國農業生態資源(例如遺傳多樣性)的永續利用,此外也改善農業經營環境,例如推廣具地方特色的原民農業、減少災害對農業的衝擊等方式保留農業國家的糧食安全。
「農工業創新」所對應的SDG為「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結合跨領域技術推動智慧科技,例如農業大數據、自動化與機械化農機設備、精準農業、人工智慧演算法、農業雲與區塊鏈等,以數位科技提升產業競爭力。